海南医学院|风语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30秒完成]
搜索
查看: 20511|回复: 0

[考研政治] 2011考研政治毛邓三模拟综合测试题及答案(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5 17: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6倍以上,超过原定20年翻两番的目标;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根本改观;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段材料表明:
  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B.“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已基本实现
  C.“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已基本实现 D.“三步走”战略已基本实现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作了全面阐述,确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即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6倍以上,超过原定20年翻两番的目标;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根本改观;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段材料正说明,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十六大确定的目标是:
  A.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民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但是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总体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主要是偏重于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总体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正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3.将目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国: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21世纪头10年的战略目标 D.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将目前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的、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
  A.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B.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C.形成以效益为中心、结构为基础、速度为条件的产业格局
  D.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二是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整新装备制造业。这是增加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5.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文化现代化。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直接得出的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是:
  A.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B.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D.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
  “三步走”战略是对国内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行动纲领。这一发展战略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二是分“三步走”的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也生产目的。三是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我国确定的战略目标中,富强是首要目标,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一个国家政治上现代化的标志,我国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民主。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繁荣学术和文艺。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四是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我国现代化战略的实现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一是不同地区发展、不同人民实现小康进程的不平衡。因此,第5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第15题的正确答案也是C选项。
  6.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我们在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党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D.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格局和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从而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能够得到基本改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
  A.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经济发展 D.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和初步达到小康以后,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方向是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使全国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权利和生存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
  A.农业 B.农村 C.农民 D.三农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三农”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农业不发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目标,难度最大而又给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抓住这个问题,就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9.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突破口是:
  A.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C.兴办经济特区 D.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突破口。
  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则是在农业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经营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基础,长期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资源、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0.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是指: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B.各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C.各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D.工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同一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比例。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1.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就是:
  A.产业结构    B.地区结构      C.城乡结构      D.所有制结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意义。
  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就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状况,不仅反映了个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优化,对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增加有效供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以至于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2.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经济发展的着眼点要高,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思路的核心是:
  A.信息化 B.市场完善 C.结构调整 D.人才培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的核心。
  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工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不高。******同志强调:“对经济结构的问题,认识早、调整快,就主动;见事迟、调整慢,就被动。”“不把这件事抓好,就难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难以在二十一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经济发展的着眼点要高,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思路的核心就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依靠经济结构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3.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
  A.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B.各地区的非均衡发展
  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
  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运用事物的不平衡发展规律,提出了地区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早在1978年就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东部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先发展起来。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而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东部地区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推进。1988年邓小平又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兼顾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候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4.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是:
  A.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B.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C.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D.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
  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主席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讲话强调,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强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6.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那么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和各部门之间建立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最佳比例关系的关键环节是:
  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B.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C.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D.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
  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时,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特别要加速发展微电子和软件产业,提高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都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积极促进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要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推动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是,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
  A.政策与投入 B.科技与投入 C.政策与科学 D.政策与人才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
  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政策,主要是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问题。农业发展要靠政策,除了要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国家对农业实行必要的保护政策外,主要是指深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科学,主要是指科教兴农,把农民和农村的发展,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8.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客观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B.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C.增加农民收入 D.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9.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B.生产发展、生活富足、乡风淳朴、村容整洁、管理科学
  C.生产发展、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科学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淳朴、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客观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2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是:
  A.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B.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C.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D.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问题。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本;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1.2006年2月14日,******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做好的工作中的着力点是:
  A.坚持以全面坚强农村生产力建设为着力点 B.坚持以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体系为着力点
  C.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
  D.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着力点。
  2006年2月14日,******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2.农村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
  A.统筹城乡发展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减轻农民负担 D.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农村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的延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农村社会和谐了,才能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关键环节,解决该环节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以便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社会日趋文明、民主,从而最终消除城乡差距。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23.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这一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
  A.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 B.进入了综合改革阶段
  C.进入了初级改革阶段 D.进入了攻坚改革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综合改革阶段。
  从2006年起,全国农村彻底取消了农业税,这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综合改革阶段。农村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凡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村综合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4.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实质是:
  A.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B.对产业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C.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使之协调和优化 D.对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实质。
  对经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质是对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调整,使之协调和优化。我国原有的经济结构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重大比例关系不协调,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商品短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经济发展的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结构调整的着眼点,是加强国民经济基础性建设,突破“瓶颈”产业的制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5.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当四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
  A.速度   B.结构     C.效益 D.质量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
  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首先,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其次,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再次,质量是速度、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应。发汗速度、合理的机构、良好的效益,最终是通过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来体现的。
  在处理速度、结构、效益和质量的关系时,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结构合理是手段,效益是保证,质量是体现。从根本上说,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增加了,才有利于处理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协调好重大的结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并取得较高的质量。换句话说,当四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效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6.神舟五、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回收成功,上海磁悬浮列车开通营运,秦山核电站建成使用等等这些这说明:
  A.我国已经实现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B.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C.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D.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要基础和良好条件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主席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强调,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他指出,中央提出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充分发挥我国已经拥有的经济技术实力的基础之上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些正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7.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主要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有用的劳动成果与:
  A.活劳动耗费之比 B.生产资料耗费之比
  C.劳动占用或劳动耗费之比 D.管理费用之比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效益的具体内涵。
  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率,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另一方面,又要求生产的产品必须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如果生产的产品不顾劳动耗费,也不顾是否符合社会需要,那么即使有速度也是虚假的。因此,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基础上的速度,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中心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其中,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原则是:
  A.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
  B.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C.东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
  29.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A.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B.逐步提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C.逐步推进农村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D.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消城乡差别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是由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因此,这两题的正确答案都是A选项。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是:
  A.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
  B.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薄弱环节逐渐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享受均等化
  C.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D.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健康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31.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这说明,科学发展观坚持:
  A.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32.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我们必须狠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化和优化,这是因为:
  A.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结构合理的一种反映
  B.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
  C.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速度、效益和质量的最终反映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是优化产业的比例和结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业结构协调化和优化的原因。
  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条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首先,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意味着按照社会需要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国民经济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比例和结构制约速度,比例越是协调,结构越是合理,就越容易形成相对来说比较高的速度,而且这种速度也持续稳定。其次,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多年的经验证明,比例不协调、结构不合理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造成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良好的经济效益,本身就是国民经济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一种反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核心是:
  A.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保持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B.处理好效益和速度的关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
  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核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就是要从单纯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经济增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提高统一起来。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经济效益的提高要以经济增长速度为条件,而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又要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二者的对立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不等于经济效益就好。因此,决不能为速度而速度,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持续的较快的发展速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4.下面是我国不同年度各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统计表(%)
  年份 产业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30.1
  48.5
  21.4 28.4
  43.1
  28.5 27.1
  41.6
  31.3 21.0
  47.2
  31.8
  该表说明1980年以来我国
  A.产业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B.第一产业呈现萎缩趋势
  C.第二产业处于停滞状态       D.第三产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组成和构造。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等内容。产业结构则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同一产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比例。产业结构按照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顺序和对劳动对象的加工层次,可以划分:第一产业,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主要包括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这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的方向是:首先,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的共同进步。其次,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建设,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科技农业。其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题中的这张统计表就反映了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即随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由第一产业比重占优势,逐渐向第二产业比重占优势,再向第三产业占优势演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35.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以人为本 B.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情况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我们有可能利用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加快发展。从国内的情况看,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很多。这里的关键在于,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的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36.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A.速度、效益、结构和质量的统一 B.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是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就我国的具体实践来说:第一,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二,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规划和实施经济发展时,必须充分估计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7.粗放型增长的实质是:
  A.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 B.通过增多劳动力实现经济增长
  C.外延扩大再生产 D.以数量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粗放型增长的实质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它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大,通过扩大生产场所、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投入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单纯以数量的增长为中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38.集约型增长的实质是:
  A.生产要素使用质量的提高 B.生产要素使用效益的提高
  C.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D.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集约型增长的实质。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要素,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39.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指: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C.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 D.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教兴国战略。
  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及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世界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40.青藏铁路的设计线路和建设,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等因素。15.4亿元的环保措施相关投资,在中国铁路建设是上还是首次。以上材料说明:
  A.青藏铁路建设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落实
  B.青藏铁路建设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落实
  C.青藏铁路建设是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落实
  D.青藏铁路建设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落实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青藏铁路建设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青藏铁路建设单位认真贯彻环保要求,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安排和落实了环保措施相关投资15.4亿元。投入这么大的巨资从事铁路建设环保工作,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次。这正表明了我国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41.在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中,可以直接解释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的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全面发展 C.协调发展 D.可持续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42.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上这段表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
  A.核心和本质 B.实质 C.基本要求 D.内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43.“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战略思想的第一要义是:
  A.协调     B.以人为本       C.可持续 D.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毫无疑问,是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讲发展,就要搞清楚什么叫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问题就是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上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仅仅看作是经济的发展,甚至只是经济的增长。这么多年来,很多国家普遍感到这种发展观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于是,有人提出要以人为中心来考虑发展,有人提出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还有人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概念。这个问题的探讨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44.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
  A.人民     B.党     C.指导思想      D.经济建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县进行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45.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
  A.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B.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48.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
  A.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处理好结构与效益的关系
  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与本质。
  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人口的控制是非常成功的,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使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方面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第45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第48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46.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就是经济增长中要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和消费方式,使经济的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47.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
  A.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处理好结构与效益的关系
  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要选择有利于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环境污染的处理,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49.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是:
  A.科技   B.教育       C.人才   D.创新
  53.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在教育方面最根本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指:
  A.教育跨越式发展    B.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
  C.教育的优先发展      D.教育的大力发展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
  邓小平反复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育作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来抓。在我国强调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事业。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也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论断,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因此,第49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第53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50.在2006年8月29日下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第34次学习会上,******讲话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
  A.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B.解决好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重大问题
  C.解决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重大问题 D.解决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问题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学习会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形成全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51.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决定一定国家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教育文化   B.科学技术     C.创新能力     D.人才培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5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科学论断在我国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思想中最具直接性的体现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B.科教兴国战略思想
  C.依法治国战略思想 D.科学发展观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及科学、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5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B.教育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C.教育与民主法制建设 D.教育与人才培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教育与人才培养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因此也必然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55.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教育、人才等因素竞争,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
  A.科技与人才 B.教育与人才 C.经济与军事 D.经济与科技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新世纪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高新技术和创新性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成为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5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B.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D.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教育必须与生产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要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相结合。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学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学体制,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性发展。教育体制改革要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海南医学院|风语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3-29 04:00 , Processed in 0.0921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